荆楚网首页 资讯 评论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网上投稿 报料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东湖观舆
“中年油腻”狂欢演绎社会心理代际转化
发布时间:2018-01-02 07:56:17来源: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舆情分析师 杨兼

  近两天,刷屏朋友圈,红遍舆论场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事件,而是人到中年的状态。这种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确定标准界定的人生状态被某位作家用“油腻”两个字定义,在这个核心定义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大篇对中年男人的人生建议又成为构成了“油腻”概念的维度,进而引发了网络舆论狂欢,甚至波及到其他年龄层群体。而从这种迅速席卷全网的,戏谑式的舆论狂欢中能解读出的,更多显然是近年来社会心理脉络变迁的痕迹。 

  一、一篇“檄文”引发的网络狂欢 

  10月27日,著名作家、诗人冯唐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长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其中条分缕析地列举了中年男性群体现状的十大表征——虽然标题在自媒体繁盛的今天并不算扎眼,但依然立刻引发了网络围观,最终转发过万,评论超两千。“油腻”“猥琐”的标签火遍舆论场,网友在纷纷用冯唐的标准“对号入座”之余,又花样翻新地更新了这些标准。这些讨论甚至成为了综合性的社会新闻广泛流传。 

  文章发表后的一周内,“中年油腻”的百度搜索结果超过290万,新闻900余篇。而就在半个月前,“中年油腻”没有任何相关新闻,甚至都不是一个是成型的中文词组。随着网络狂欢的发展,“中年油腻”开始扩展到女性,甚至青年群体都纷纷“中招”,出现的概念则是“恶臭男女”。但这次讨论的“始作俑者”冯唐本人是一名中年男性作家,无论最初这篇“檄文”的写作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很显然,都又一次给网络情绪创造了一个大出口。 

  二、为什么是“中年油腻”这个话题? 

  自媒体舆论场中每天都在生产着无数的话题,要在浩如烟海的话题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而此次“中年油腻”能有如此能量,显然除了首发人冯唐的名人效应,显然更多是社会因素的原因。 

  1、模糊且发散的话题属性 

  中年男性,乃至中年人群体该是什么样子,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事实上,人生百态,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虽然有着属于该年龄段的明显特征,但个体的生活依然是多元且带有自身独特性的。“中年油腻”或许是其中之一,但构成这个特征的具体标准却无法形成科学的体系,显然更大层面是舆论场集体的一种“感觉”,这种十分贴近社会生活、高度模糊又容易发散的话题属性显然极易助推话题形成热度,在各花入各眼的解读中催生出新的话题标签又再次提升话题热度——人人皆为话题的传播者。 

  2、网络的“标签化”效应 

  在自媒体舆论场中,“网络标签”成为了定义一个群体的重要维度。虽然用这些标准对号入座将很难避免把人群集体扁平化的简单粗暴,但无疑,在传播速度大增,内容碎片化的现在,这种简单明了、定义明确的标签概念组非常有利于迅速传播。而同时,这些标签组无疑也符合近年来社会新闻中呈现出的,作为社会人的中年男性形象——从“中年发福”开始,褪去青年时代的光鲜,成为社会或家庭的中坚与决策核心——但这些新闻不少却是负面报道。因此,从“中年油腻”话题传播的全过程看,标签化效应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这从传播后期内容可见一斑:大规模传播的是冯唐文章的“简化+衍生”版:或者只保留了十大标准,或者变成了二十大标准。 

  3、热议话题的集体炒作 

  在当今的自媒体舆论场,热议话题和传播推动是一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生关系。大规模炒作可以助推热议话题的开发,而热议话题出现后又可以带动新一轮的集体炒作——所谓新媒体“贴热点”即是如此。冯唐本身是网络大V,“中年油腻”出现后在冯唐所处社会圈层(粉丝群)完成了第一轮的传播和话题的初步“热身”,随即在涟漪效应的推动下,进入了其他的圈层,成为了舆论场的讨论热点,引发了集体的戏谑狂欢。而此时,各类微博、微信大号(拥有巨量粉丝)、营销号“贴热点”式地再次加入,又推高了炒作热度的上升。 

  三、“中年油腻”背后的社会心理 

  在以往,网络热议话题更容易波及的是青年群体。深究这一次的“中年刷屏”,背后显然还有更重要的,集体心理层面上的变化。 

  1、“中年危机”的集体焦虑 

  简单一个“中”字衍生出舆论场热议话题显然很常见。纵观2017年已经过去的10个月,“中产陷阱”几乎出现在每个月的自媒体舆论场中。普遍共识中,社会中流砥柱、消费中坚的中产阶级往往就是中年人,而显然这一群体遭遇了一系列的麻烦:在家庭层面,消费、教育、养老,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重磅议题;在社会层面,职场、道德、人际,随着网络和社会的高度融合以及社会代际更替的深入,游戏规则也在逐步地改变。前期,走红在80年代的摇滚歌手如今泡枸杞的保温杯杯不离手、企业悄悄清退年龄大于40岁的高级员工,看似没有关联的话题背后都是中年危机的表征,而无疑所有的青年人都将在时间的流逝中变成中年人——很显然,中年危机将会无可避免地波及到所有人,身在其中的人想努力地走出,而尚未到此的人避之不及,但无论怎样,焦虑都在。 

  2、精神层面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无论是冯唐在引爆文章中提到的十大“中年油腻”现象,还是后来衍生出来的二十大标准中,可以看出,在公共道德和个体意识的精神层面,当今社会都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变。网友表面在讨论“中年油腻”的标准,但深层看来,更像是对某些恶习的讨论——很显然,这些林林总总的标准无论是放在哪个年龄层次的群体身上看起来都非常可恶。无论是油腻男还是油腻女,标准划定的,更像是一个缺乏自我要求与约束,懒散且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脱节,没有清晰的社会公德意识,分不清个体之间的人际边界,不肯接受新生事物的形象。虽然明白人无完人,但现在的网友在公共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要求较之以往变得更高,这在随后衍生出的恶臭男女的标准中更加明显:这更像是对某些社会恶习的集体声讨。 

  3、代际转换间隙的社会矛盾 

  互联网自出生起,就自带“年轻”的标签——20至29岁的年轻人一直是主导。以这个年龄层来看,现在已经从80后变成了90后,而很显然,话语权也在慢慢地移交。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真实社会,代际转换的间隙都产生了更多的矛盾——每个年龄层都有属于自己的群体优越感:中年群体掌控现在,青年群体则以未来为筹码——虽然社会是朝前看的,竞争压力和优质社会资源却在当下。这种现状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矛盾,因此,冯唐作为中年男性代表的自嘲在舆论场走红,也就并不意外了。矛盾将一直存在,每一次的爆发,都是一次协调的代际交手。 

  “中年油腻”的话题持续时间大约一周。在互联网高速的热点更替节奏之下,新的热点很快会取而代之,而依照此次“中年油腻”走红网络的社会心理脉络,无疑可以确定,在下一次的热点中,网友的群体偏好和意见的大致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