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资讯 评论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网上投稿 报料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东湖观舆
武汉是如何一跃成为“流量城市”的?
发布时间:2018-01-02 07:54:00来源: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舆情分析师 卢霜

  近些年,关于武汉入选全国之最乃至全球之最的新闻可谓层出不穷,如全球最具活力、幸福指数最高等等,类似的城市评选中总是频现武汉身影,以至于有媒体将武汉称之为“流量城市”、“网红城市”;另一方面,关于武汉,从曾经的高负债到如今的八折购房留人,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存在些许舆论杂音,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估和看待。 

  武汉成为舆论场关注焦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是由多重历史性和阶段性的发展因素决定的。 

  首要因素便是武汉多重战略身份加身。围绕中部崛起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及近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等概念让武汉成为舆论焦点。 

  其二,多重战略身份加身背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类城市评比概念的炒作,推升了武汉的城市关注度。政府积极主导的有“全国文明城市”等,此外,还有全球最具活力城市、“中国综合影响力最大的十个城市”等,这些评比也许多为媒体炒作,无形中却彰显着武汉的发展成就和影响力。 

  其三,每次创新性政策的出台和新概念的提出也让武汉备受瞩目。“武汉邀百万大学生做‘城市合伙人’”、“武汉打造‘无现金城市’”,还有近日的武汉大学生落户新政、“大学生买房租房统统打8折”,均因其创新性、创造性引发舆论热烈关注和讨论。 

  其四,是武汉引人瞩目的城建和经济发展成绩推升了武汉的关注度。一方面武汉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台阶,另一方面武汉打造了“上天入地”大交通格局,城建累计投入6870亿元。这些成就于武汉居民而言切身感受颇深,并逐渐编织成武汉发展飞速、未来值得期待等网络舆论场形象。 

  最后,便是重大国际国内赛事的活动举办,大力推进了武汉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汉马、武网、渡江节、亚锦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活动落户武汉,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武汉、知晓武汉。尤其是汉马等活动,由于每年邀请国内一线当红明星领跑,提升了武汉的知名度。 

  武汉成为“流量城市”、“网红城市”,正面作用不言而喻。但正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伴随着武汉知名度的提升,各类舆论杂音也充斥期间。 

  前两年,武汉容易被媒体和网民与“满城挖”、高负债相捆绑,及到近期长江新城战略的公布,也不乏“房产经济”、规划落实的延续性、资金来源和产业动力缺乏等方面的舆论担忧,但值得指出的是网民普遍受此鼓舞、看好和期待武汉未来发展。而这些吐槽的背后反映了舆论和各界人士普遍瞩目武汉规划和发展,且无形中树立着武汉当政者积极作为、武汉有着蓬勃的发展力等形象,由此延伸的自然还有“武汉未来发展可期”等正面舆论观感。 

  近日围绕武汉大学生落户新政、“大学生买房租房统统打8折”等武汉市人才政策和落户政策,也有媒体提出武汉由于缺乏产业发展的支撑让该政策效果打折等质疑,但网民叫好者居多,这其实展现了当政者宏大的格局和长远的眼光,是针对“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但每年却只有三分之一留了下来”的现状谋求改变的体现,武汉未来在科技力、创新力方面因此值得期待。 

  一个城市在网络舆论场中,其形象必然是多元的,一个城市在具体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的过程中,总难免会面临各种舆论杂音。这些杂音多来自民间舆论场,而即便是专家人士,在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的理解上,难免碍于多方面因素存在偏颇,更何况是普通的网民。 

  因而,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更应对此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待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可积极采纳作为拓宽工作思路的主要方法。另外,针对舆论的误解乃至扭曲解读,也应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消除各方疑虑,如针对长江新城,市委书记陈一新“武汉长江新城不会再让房地产开发搞掉”,且在宣布选址的同时公布了“全面实施二手房限售政策”等多项管控措施,就是对“房产经济”类质疑有力的回应。如此,才能让更多人理解,并用实际行动投入到支持城市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