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资讯 评论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网上投稿 报料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车小蓝”黯然身退,舆论释放善意
发布时间:2018-01-02 07:59:25来源: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舆情分析师 顾伟华

  武汉公共自行车“车小蓝”自推出以来就颇受市民关注,运营状况屡次成为网络热点,曾经一度被网民列为“武汉七大烂尾工程”之一。这一次,武汉公共自行车正式退出“单车江湖”,更是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11月17日,武汉环投在其微信公众号“江城易单车”以及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公告,称共享单车快速发展,70余万辆自行车遍布武汉三镇大街小巷,已能较好地满足市民短途出行需要。自2017年11月25日零时起,武汉公共自行车,即有桩单车,停止营运。公共自行车用户可通过各种方式来退费。不少网民对武汉公共自行车退出市场,感到遗憾。有网民表示,武汉公共自行车“生的伟大,停的光荣”,此次退出可以说是急流勇退,见好就收。 

  一、“车小蓝”辉煌的前世 

  1、项目运行之初,社会反响热烈。公开资料显示,为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问题,2009年,武汉市政府将公共自行车列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并开始在全市密集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首批2万辆公共自行车一推出就被热捧,每天一大早就被“一抢而空”。最高峰时,建有上千个站点,有近10万辆自行车,市民骑行免费,近100万人办理了租车卡。 

  2、很多“荣衔”,各地“取经”。2011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在湖北考察工作时,专门考察武汉便民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并对此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有益探索,是武汉“敢为人先”的标志之一。“车小蓝”还拥有很多“荣衔”:全国最大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系统;全国唯一全免费、政府授权、企业市场化运作、契约化合作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因此被奉为市政单车管理的“武汉模式”。公共自行车成为武汉一张靓丽的名片,受到各级领导及市民的称赞。杭州、太原及安徽、湖南等地先后来武汉学习,计划在当地推广。 

  二、“车小蓝”凄凉的今生 

  1、生产和运营成本过高。舆论普遍认为,有桩的公共自行车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其生产和运营成本过高。业内人士表示,一辆有桩公共自行车单价浮动在6000~8000元不等,与之相比,看似昂贵的无桩共享单车成本则要便宜许多。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市面上造价最贵的摩拜单车,一辆单车的造价也就在3000元上下。有网民表示,有桩公共自行车最终被市场所淘汰,道理很简单,市场能解决的,没必要依靠行政之力。 

  2、输在取车停车难。有专家表示,共享单车“随借随还”的优势,正是“站点还车”的“车小蓝”的劣势。武汉公共自行车必须到桩位停放,没有共享单车方便,这是它输给共享单车的一大原因。有市民在共享单车出现后,很快退掉了公共自行车。网民表示,小黄车、摩拜很发达了以后,公共自行车一点优势就没有了。每次要找点,太费事。 

  3、共享单车冲击。设定公共自行车,目的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弥补城市公交系统的不足,现在,这样的功能,共享单车已经完全可以取代了。有媒体认为,共享单车的疯狂入侵,无疑是“压死”公共自行车的最后一根稻草。目前武汉三镇有70万辆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一拥而上,“车小蓝”停运是必然。也有网民指出,经过2年时间,从小蓝单车、酷骑单车消逝的生命轨迹看来,单车市场已有一种你死我活的势头。 

  4、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有消息称,第一个运营商鑫飞达在取得自行车项目后,心思就不在自行车经营服务上,投向房地产、广告传媒等领域,反而利润可观,还在市内中心地段购买了整层写字楼。有分析指出,作为政府主导的便民事业,简单地以市场需求为取舍,而放弃了公益责任,有草率决策之嫌。由于企业重逐利、轻服务等因素,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急转直下,此后5年陷入沉寂。 

  三、处理后续问题是关注焦点 

  如今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突然宣布停止营运后,投入巨大资金建起的站点、投放的自行车,该如何处理仍是疑问。这一问题值得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者思考,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1、避免浪费是共识。有评论指出,在武汉没有公共自行车时,政府兜底,适时推出公共自行车,现在共享单车以市场化的手段,优化配置了出行工具,“车小蓝”停运,是将公共资源用在更需要的地方的必然选择。可以肯定,既然其“退出”是为了避免资源浪费,那接下来的处理显然也不能搞浪费——把这些单车当废品处理,附属运行设备、场地被废置。这跟高效处置国有资产的要求也不合。 

  2、建议融合共享单车。有专家称,将有限的精力、财力集中在共享单车市场的配套建设和管理上,这无疑是效率更高的资源分配方式。善加利用退出以后的设施、车辆,融入到共享单车的市场中去,可以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有业内人士建议,公共自行车停运后,可与入驻当地的相关共享单车公司接触,以整体作价被收购等方式,让其在技术升级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原有功能,让有的单车公司为解决已投放车辆损坏后的补缺问题找到一个出口;而那些车桩也可跟共享单车停车点规划结合。 

  3、关注退还押金问题。根据公告,公共自行车停运后,运营公司将整体转型。用户可携相关证件,在指定网点办理押金或预充值费用退款。不少舆论表示,和共享单车退押金难不一样,公共自行车的押金监管比较规范,退回押金没什么问题。 

  分析师点评: 

  “车小蓝”的停运,从今年8月就开始露出端倪。8月起,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公司开始退还市民租车卡200元押金。此后,“车小蓝”再无新增站点及增加投放量的消息。 

  观察发现,舆论对武汉公共自行车退出“单车江湖”一事释放出善意,相比于对当初“车小蓝”陷入运营困局和监管“痛点”的质疑和批评,网民此次的探讨愈发理性,普遍认为退市是对市场的尊重,是明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 

  政府部门的决策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据,以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为前提。虽然此次“车小蓝”的停运未引起广泛质疑,但有关方面在决策时,还应真正听取民意,充分考虑到仍有相当数量群体青睐有桩公共自行车,全面分析过公共自行车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客观评估过前期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效益和退市的损失。 

  新媒体的出现,要求社会管理者把网络舆论场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探索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现有公共自行车站点、自行车资源的后续处置问题是目前舆论关注的焦点,武汉环投称,公共自行车停止营运后将进行整体转型升级。但何为“进行整体转型升级”,运行公司在公告中未作回应,仍有解释空间。相关部门在后续引导舆情时,还需正确处理点与面、质与量、快与慢的关系,积极考虑民众的接受范围、舆情的承受能力,多做解疑释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