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

周口男婴失踪上演“案中案”触碰法律底线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4日09:20 来源: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方圆 李媛荣)在警方、媒体等多方调查求证下,持续发酵的周口男婴丢失案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有网民调侃,“开始以为是犯罪片,后来成了悬疑片,结果是家庭伦理片,现在似乎有趋势发展成反腐片”。这场闹剧在数次反转过程中,不仅浪费了社会公共资源,消费了公众的爱心,更是扰乱了社会秩序,触碰了法律底线。

互联网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这把双刃剑在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被利用而“走偏”的趋势。从“浙江乐清失联男孩”到“河南周口男婴丢失”事件,“狼来了”事件再次上演,除了道德谴责外,舆论期待法律的严惩能够杜绝后续效仿者的再次出现,守护来之不易的公众善心。

(事件发展脉络图)

(事件关键词云图)

社会资源浪费遭舆论谴责

公众爱心被消费。在公众意识里,孩子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法律与道德重点呵护的对象。因此“失婴”事件的发生,总是能触动爱心人士和社会救助者的关注和参与。在此次事件中,不断有爱心人士提供线索,参与寻找。然而事情真相的背后却是成年人的一场“阴谋”闹剧。激动、愤怒的情绪充斥舆论场,很多受骗网友表示失望至极,如“上次因为‘失联男孩’上当,这次因为‘男婴丢失’中招,为什么爱心总是要受到欺骗”“现在都流行消费公众善良和爱心吗”。

社会诚信受重创。有观点指出,离奇、荒唐的反转背后是对社会诚信的重创,也是对公序良俗和人伦道德的双重挑衅。若将来此类孩子丢失的信息发布时,公众的第一反应是辨认真假,隔岸观火,等一等、看一看,这样的心理认知是否会影响现实救助进度难以预知。还有声音在反思,在网络自由言论的时代,造谣事件的不断发生,使得更多的网民对热点事件开始存在思考和质疑。这不失为一种进步,只有从不同角度进行求证,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才会有助于舆论场实现自净,不至于任由谣言满天飞。

违法行为应严惩。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想法和传播信息,但在释放个性的同时也应把握尺度,即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在这次“周口男婴丢失”事件中,在多地警方已经介入搜索,多家主流媒体、明星、网络大V转发悬赏信息,社会各界力量凝聚起来进行全网搜寻的情况下,当事人依然为一己私利,隐瞒真相,导致有限的警力资源和公共资源被浪费,更是引发居民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经济日报》评论称,期望相关部门在查明真相后,依法追究虚假警情策划和制造者的法律责任,对企图效仿者形成警示效应,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爱心为何屡被消遣?

一是社会压力下的情感宣泄。从客观环境来看,一方面由于网络传播省略了传统媒体的印刷、制作、运输、发行等中间环节,发布的信息能在瞬间传递给受众,且覆盖面极广,相对应的危害程度自然也比以往更大。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容易使公众产生社会焦虑感。同时,在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下,公众时常需要进行情感宣泄,这些因素加上社会热点话题的触动,极易导致谣言或虚假信息大范围传播,让公众成为此类有害信息的“传声筒”。

二是共情效应的进一步助推。从主观因素考虑,在此类涉及小孩失踪、女性被害、疫情暴发、公共场所有危险物品等虚假警情和谣言信息,虽然本身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但却往往因其可能涉及弱势群体或公共利益而更能激发社会大众的共情效应。在这些领域,一旦出现某一个话题或信息,公众从其自身安全出发,会去打听、猜测,因此会更加关注事件发展情况,甚至会因关心则乱而不去核查信源的真实性便随手转发,助推信息进一步蔓延。

三是犯罪成本低让人心存侥幸。从法律规制来看,事件反转后,不少网民认为法律应该成为守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让投机者的阴谋与心机得到严惩,让社会的公义和良心得以彰显。虽然此前乐清小男孩失联案,小孩母亲因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但仍有很多网民认为,这样的处罚其实并不常见,更多的案件其实只是拘留并罚款。如“谎报警情377次 报警人被拘留十天”“辽宁盘锦一女子谎报警情致三十余名警力连夜侦查,被拘留五日”“日照发生车祸,死亡五人?造谣传谣者被拘留五日”等。由此网民认为,生命热线被占用、公众爱心被消遣、社会资源被浪费等类似事件屡见不鲜,相关处罚的从严从重更加重要,否则相关处罚的警戒作用很难真正得到发挥。

四是事件反转的根源难被斩断。不管是此次的周口男婴丢失事件,还是不久之前的乐清小男孩失联事件,社会为家庭压力买单的事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意识形成了不好的引导。有专家曾建议,对于那些因社会焦虑情绪产生的网络谣言,除了对造谣者进行处罚外,该考虑通过及时公布权威信息、支持民间科普网站积极组织讨论等方式来辟谣、引导。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相应的现实社会问题,斩断产生谣言的根源。但清官难断家务事,让此类荒唐案件不再发生显然很难实现,但通过司法程序把每一起撕裂社会信任的事件变为社会正义的基石却有实现的基础。


【纠错】编辑:赵贝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