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雪后放晴,武昌楚汉路至沙湖大桥沿线主干道积雪已被清理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在城市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总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现有的经验和机制之内的,按部就班即可得到解决,有的则是超出日常经验,就比如包括大雪在内的特殊天气或者其他突发状况,需要有特殊问题的解决能力。而把特殊变为常态,变为我们的一般工作机制,这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有效路径。
元旦假日期间,武汉迎来了一场中到大雪。因为充分应对,这场降雪并没有打扰到我们的生活,反而像期盼已久的朋友到来,带给人们别样的心情。
这几天,许多人在微博、朋友圈晒雪中美景,分享玩雪的乐趣。甚至还有人“责怪”说,城市除雪的速率太快,很多雪景还来不及欣赏。与往常不同,今年除雪采取边下边除的办法,可谓速战速决。这个新办法,来自雪情应对经验的积累。
雪没有成为“麻烦”,不是因为天气本身。人们赏玩雪景,背后却是大量工作人员连轴转地投入。城市秩序运行如常,各种人力物力投入却是加倍增长。有些工作是大家看在眼里的,交警上街疏导保畅,环卫工人清扫积雪;有些可能是大家看不到的,保障供电和供气,维护公共交通正常运行,确保菜市场食品的正常供应。各个方面的工作落实下来,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生活的一切照旧,才是雪的沁人心田。
如果一场大雪过后,雪景美则美矣,但让大家出行困难、菜价上涨、甚至水电气断供、树木倒塌伤人,大家抱怨声不断,堵心糟心之下,更是不可能还有“晒雪”的心思。
大雪之于武汉,是特殊天气,并非常态,对城市应急、管理都是一次大的考验。尤其是体现在各部门协调合作上,很多思路、措施要超出常态,不可能按部就班。现代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武汉这样的城市又是超大体量,哪怕一个环节的稳定,都需要海量环节间的高效联动。比如要保证道路行车畅通,就涉及交警、环卫、城管等各部门的共同协作。
特殊天气有特殊应对,但从中可以汲取很多好的经验、思路,用于常态管理,用于城市其他方面的工作。从提前调动大型机械除雪设备,在重点道路抛撒融雪剂,到加强灾害天气交通引导,第一时间清扫公交车站、地铁车站等顶棚积雪积冰……当我们把该想到的、能想到的都提前考虑充分,大雪来临自然做到从容不迫。那么这样的未雨绸缪能否催生相关机制,使各方面工作的联动能够进入快速通道,在今后碰到类似需要时,能够节省资源、节省时间呢?这是应对雪情带来的启示,值得思考和总结。
在城市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总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现有的经验和机制之内的,按部就班即可得到解决,有的则是超出日常经验,就比如包括大雪在内的特殊天气或者其他突发状况,需要有对特殊问题的解决能力。而把特殊变为常态,变为我们的一般工作机制,这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有效路径。
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未雨绸缪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城市管理中看得更多、更远,才能把更多的“特殊”一步步变为“常态”,在精细化管理上不断增强能力,推动我们的城市管理不断地改进完善。最终实现城市综合品质的不断提升。
□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