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资讯 评论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网上投稿 报料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聚焦
天津城市大厦消防隐患埋下“舆情火苗”
发布时间:2017-12-26 11:44:56来源:湖北日报网

  舆情分析师 顾伟华

  11月18日18时许,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村发生火灾,造成19人死亡,8人受伤。不到半个月,天津市河西区城市大厦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暴露出的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值得警惕。

  【事件简述】

  12月1日凌晨4时许,天津市河西区城市大厦38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300平方米左右,火灾于6时40分被扑灭。经现场反复清理检查,共有10人死亡,5人受伤。

  【官方回应】

  12月1日12时,@天津发布官微称,接报后,市委书记李鸿忠立即作出批示,要及时如实公布权威信息,并赶赴现场察看灾情,组织现场处置和善后工作,就地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市安全生产工作。

  12月1日下午3时,天津就城市大厦火灾举行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天津副市长孙文魁、天津河西区区长李学义就天津大火鞠躬道歉。

  12月2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官微公布了10名遇难者身份,其中,8人为“三立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第五分公司”工人,1人为“北京百合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人,1人是一名遇难者的朋友。10名遇难者涉及户籍情况如下:河北4人、安徽3人、江苏1人、四川1人、陕西1人。

  12月3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公布消息,事故起火点位于天津城市大厦B座泰禾金尊府项目38层电梯间,起火物质为堆放在电梯间内的杂物和废弃装修材料。由于施工企业为施工方便擅自放空消防水箱储存用水,致使消防设施未能发挥作用,火势迅速扩大;企业施工人员违规在施工现场住宿。

  【话题延伸】

  起初,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火灾扑救、伤亡人数、人员救治、事故原因、善后处理等问题上。12月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两个多月前,天津城市大厦曾被曝安全隐患未妥善处理。舆论中有关事故“人祸”“追责”的议论增多。舆论热点由现场救援转向事故调查、责任追究。

  12月3日,北京青年报刊文就天津此次火灾提出三点疑问:一是有法规明确规定“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为何会有工人住在装修大厦内?二是工人和公司是否具备资质?三是在火灾发生两个月前,涉事大厦曾被举报存安全隐患,施工现场消防设施是否完备?12月5日,腾讯财经发文称,泰禾集团在三个多月前,通过信托贷款购得该物业,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泰禾集团拼命赶工,以期早日开盘销售,回笼资金。施工方违规赶工埋下祸根,官方安全监管缺位引发舆论一致批评。

  12月3日下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就“城市大厦曾因安全隐患被举报”一事回应称,相关部门作出的检查结论不严谨,在没有将举报人反映的四个隐患全部确认查实的情况下,上报为“已恢复到位”,未按相关要求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和转办。事故调查组将根据最终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此事充分暴露出天津市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足、落实不够、责任不明等问题。

  【舆情启示】

  1、信息公开有序,官员道歉赢得赞誉。在此次事件中,天津市政府新闻办第一时间发布了火灾伤亡情况、遇难者名单、事故调查情况、善后处置工作等信息,将政府和官方信息及时转达给民众,并以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引导着舆论。相关报道及时反映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处置的态度、救援措施和行动,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天津副市长孙文魁、天津河西区区长李学义就天津大火鞠躬道歉,赢得舆论的广泛尊重和支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舆论态势。网民“刘宪”说,在当代中国,敢于站出来道歉的官员,是值得尊敬的。网民“记录者老K”则称,比北京的姿态高。

  2、舆论引导适度,领导批示体现担当。12月2日,天津日报刊发评论《消防隐患猛于火 人民利益永远至上》称,一场火灾,检验着安全底线,考验着责任担当。今天出版的新京报,就我市城市大厦火灾发表社论文章,其中一句话直指消防安全的短板——“消防隐患猛于火”。看到这篇文章后,市委书记李鸿忠专门作出批示:要把这句话作为做好消防工作的工作理念和警鉴警戒。在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受众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在信息发布时,长篇累牍地介绍各级领导如何重视,如何作出指示——尽管这些情况对政府有效率地开展救援很重要,但属于政府组织内部的协调,而不符合外部对政府作为的传播期待。此次有关天津市委书记的批示,是以社会公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报道的典型,把握好“度”、拿捏好“分寸”、控制好“火候”,体现政府责任担当,获得舆论广泛认可。

  3、采取补救措施,及时修复公众形象。经历重大舆情危机考验后,面对事件给自身声誉公信力形象带来的创伤与冲击,涉事党政机构的过度主观舆论引导,无助于舆论形象的修复。在恢复阶段,重在秩序重建,恢复公众信心。火灾发生后,天津市河西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并设置伤员救治、安置救助、法律服务等专项工作小组协调处置善后工作。其中安置救助工作设立10个专门工作小组,进行“一对一”对接服务。天津市河西区以事为鉴,从12月1日开始,开展为期一月的安全事故隐患大排查行动。天津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12月5日晚联合发布《关于房屋建筑安全有关事项的公告》,今后凡违反公告中21项规定的,将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纳入不良信用记录。舆情危机结束后,针对此次火灾暴露出的问题,天津市均采取了补救措施,及时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弥补管理漏洞,进而重塑已经遭受损害的公众形象。

  【分析师点评】

  如果不是最终的火灾,这或许是一次“网友积极举报—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施工方最终严格整改”的消防案例。此次天津火灾却暴露出监管部门安全隐患排查抱着侥幸,浮皮潦草,走走过场,对群众诉求消极应对等问题。虽然官方处置网上舆情成功、到位,但重视民意民情,防隐患查隐患坚决处理隐患,弥补管理漏洞更重要。

  规范的施工作业,标准化的消防设施配备,和扎实的消防安全监管——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成为导向火灾的致命“火星”。此次事件发生后,相信更多地方的高楼消防隐患排查行动将展开,这是必要回响。可城市安全治理没有一劳永逸的行动,也没有持久有效的“药方”,避免隐患变明祸,就是应时刻将监管责任“放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年终岁尾,工程建设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也是容易诱发安全生产隐患的关键时期。各地应坚持多方出击、多措并举,努力打好年底安全生产“组合拳”,通过隐患排查、问题分析、强化监督,避免安全生产舆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