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舆情频道 > 活动动态

人民舆情:张云雷荤段子调侃老艺术家引爆舆论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7日11:56 来源: 人民网

事件梳理:11月23日,一段德云社演员张云雷、杨九郎的相声演出视频开始在网上流传,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二人在台上用荤口脏话调侃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和已故去的李世济,张云雷给女性起不雅绰号,还调侃搓澡,言语粗鄙庸俗,内容极为不尊重。该视频出自二人全国巡演北京站爱粉专场,表演时间为去年5月19日。目前,张云雷本人及德云社并未对相关舆情作出回应。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张云雷第一次陷入舆论漩涡。今年5月12日,正值汶川地震11周年,两段关于张云雷与杨九郎的相声演出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张云雷与张九郎拿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抖包袱,且还言及到了“慰安”的字眼。两段视频出自张云雷与杨九郎在去年12月31日的相声演出内容。随后,张云雷发布道歉声明,并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加强自身“艺德”建设。德云社也针对此次危机发布声明向公众致歉,表示已对张云雷做出了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暂停处理。

两次“黑历史”引发两次舆论关注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众云大数据平台11月19日13时至11月26日13时共监测到舆情信息9463条,包括资讯490条;微信592条,微博7352条,客户端690条。整体信息报道量走势较为波折。在11月23日达到波峰,信息量为3001条。

舆论聚焦一:艺人道德

【人民日报客户端:学艺先学德,岂能荤脏丑恶张嘴就来】越是人气高,越需自我检视;越是“粉丝”多,越需做好表率;越是有流量,越需“谨言慎行”,树立正面形象。人气、流量和“粉丝”,绝不应是艺人恃宠而骄、恃宠而狂的资本。艺人火了不是坏事,但是得意忘形,心中没有敬畏,口中没有底线,反映的就是艺德的大问题,这个问题没解决,就没有不摔跟头的。

【中国日报微博:这不是调侃,是侮辱】张云雷此等言行若认真追究,怕是挂得上性骚扰。事件已经超出了相声调侃的范畴,对被“调侃”的京剧女演员无异于侮辱,对作为语言艺术的相声也是一种亵渎。调侃没问题,但总得有个界限,张云雷还年轻,摔这个跟头后有必要吸取教训,演艺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否则只能是自作自受。

【紫光阁: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艺人道德滑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要么见诸报端公之于众,要么行业内部口耳相传,常令艺人群体乃至演艺圈陷入信任危机。有道是戏如人生,台上戏,台下人,岂能张嘴就来?“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这是梨园古训,也是警世恒言,古人尚且如此,希望今人更能铭记在心,心怀敬畏!

【文汇网:相声的底线亦适用所有艺人】自己学不会“德”,做不好“人”,早晚会被自己赖以成名的舞台所抛弃。这话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所有艺人。娱乐圈不可能只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却游离在主流价值之外。作为公众人物、年轻人的“偶像”,艺人尤其应当回归主流价值场域,用优秀的作品、端正的人品起示范引导作用,参与年轻一代审美养成、价值塑造和人格培育的过程。

舆论聚焦二:旧账晾晒 反思监管

【北京晚报:荤段子调侃老艺术家还能“洗白”,有这样的粉丝对张云雷是好事?】此番被曝光的这段相声因为也是“旧作”,粉丝们认为有算旧账之嫌,如此袒护,未免还是讳疾忌医。之前的作品,劣迹不止一桩,恰好证明低俗、庸俗、媚俗是其顽疾,特别需要再次晾晒,以便精准治疗、对症下药。听到荤段子也大肆叫好,还容不得旁人批评,这样的粉丝,能起到什么作用可想而知。对演员来说,观众是衣食父母,但不能无底线地去迎合观众。

【现代快报:德云社,请千万保住招牌里的这个“德”字】短短6个月,张云雷再上“黑榜”,虽说是个旧视频,但依然难掩其“视德行于无物”。从这一点看,张云雷也没有什么好委屈的,仍得为自己曾经的不自律买单。

【中国妇女报:“开荤腔”应道歉并纠错】由于张云雷的“偶像派”高人气,拥有大量女粉丝,现场表演犹如演唱会般热闹非凡,粉丝应援、机场接送等一应俱全,受到他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听相声、听京剧,张云雷在推广传统戏曲上可谓贡献不小。但是,其在相声表演里存在的荤段子、恶意调侃等内容,伤害到了无辜的人,亦有不好的示范效应,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可见,张云雷应为自己的不慎,向公众和受害者道歉,并对相声作品进行修改,删改掉侮辱、恶意调侃、涉黄的段子。

【长安观察:张云雷涉嫌侮辱张火丁只是个人问题?德云社该集体反思】张云雷调侃国难事件,有关部门的处罚无疑开了一个好头,但“舆论发酵—监管介入”的模式是否存在滞后的问题?公开道歉的处理方式是否真的能形成震慑?小剧场里那些没有被拍成视频的节目是否暗藏糟粕污秽?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监管制度护航,将来肯定还会有“包袱”成为定时炸弹,“抖”开之日又是“爆雷”之时。先辈们好不容易让其登堂入室成为艺术,希望最爱论辈分的德云社不要败了这门百年手艺,对不起“列祖列宗”为相声付出的努力。

据下图可知,媒体关注集中在张云雷、学艺先学德、相声、张火丁、李世济等热词。

舆论聚焦三:别砸了相声艺术

【新京报:脱胎换骨的相声艺术,莫让张云雷们把糟粕复活】好的艺术,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规矩和要求,更需要有职业素养和艺术修养的人来传承来落实,才能真正谈得上对观众对艺术的负责,艺术发展才不是无根之水。但是近几年,映衬着社会大潮,裹挟着所谓民意,相声在不断地被撕裂,庙堂相声逐渐走入死胡同以后,所谓的民间相声枝繁叶茂了十几年之后,越来越露出残花败柳之象。

【南方日报:当心砸了相声招牌】张杨二人的这段相声恰恰犯了忌讳。张火丁和李世济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却被称为“丁丁”“济济”,这样的“谐音梗”庸不庸俗?无中生有地编排男演员为女性前辈搓澡,理由是“想扮演一个无知但硬和名人搭关系的角色”,说得过去吗?更何况,这根本不是通常意义上只针对搭档的砸挂,往轻了说是对前辈不敬,重则涉嫌诽谤。

【钱江晚报:砸挂,别砸了相声艺术】没有人品,就谈不上才华。说到底,如果一个相声演员只会“砸挂”,反映出其专业素养不够,只能徘徊于低级搞笑的路径依赖中。更重要的是,如果相声演员以侮辱他人人格为能事,则表明了其对于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无视,也是自身人格缺陷的映射。不知道张云雷有没有想过,贬低他人也是对相声艺术的看低,让先辈们为之付出的努力付之东流。

【狐度工作室:要重新审视相声传统】相声如果要成为一门艺术,就不应该如一些粉丝说的,除了俗和荤段子就没法体现魅力。幽默有无数种方式可以传达出来,比如言语间的交锋、段子的智慧含量、批判与反思的力度等等。拿师友、亲人家属进行调侃也可以,但对分寸的掌握,特别考验表演者的水平,什么叫点到为止,什么是话留三分,什么叫隐恶扬善……有些相声表演者该认真思考一下了。毕竟,没有尊重与智慧作为底蕴,是诞生不了经典相声的。

网民观点:

有网友表示这种行为让人气愤,低俗恶俗!

微博认证知名健康养生博主@东禾-艾灸养生(粉丝数90万)发表微博称:他一次两次每次都这样,别美化没文化没素质的本质了,他对传统文化不是助力是扯后腿。

更多网友表示不买账,不管如何要有自己的底线,更要尊重自己的前辈。

微信用户“RHX”:就这样抹黑一个前辈,确实不应该。

微信用户“与梦飞翔”:如果拿庸俗低俗搞笑,拿老一辈艺术家搞笑,甚至拿国难搞笑,我们笑不出来。

微信用户“珍惜拥有”:做戏先做人,庸俗不可为。莫为惹众乐,尊重是前提。

也有些网友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挖坟”,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发上来的。

微博用户@影视综艺君:这是相声演员的台上包袱,并没有任何歧义。

微博用户@千年-vv表示:这是2018年5月的演出,19年5月之后都改了,这也没法穿越啊。

微博用户@在下心经:难道分不清相声的包袱和现实么?我们是通过相声爱上京剧的,张云雷对传统文化非常尊重,别断章取义了。

舆情点评

本次张云雷2018年表演中过度调侃京剧表演艺术家一事,引发舆论轩然大波。虽然部分观点认为媒体“翻旧账”有过度解读之嫌,但张云雷今年内连续两次陷入舆论风波,足以敲响演艺圈艺德警钟。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钟新星认为,张云雷在“拿地震抖包袱”事件发生后公开致歉,给公众留下其偶然犯错的印象但留有“以观后效”的余地;而本次事件发生后,部分观点对张云雷的行为判断已脱离“偶然失误”的范畴,上升至质疑其过度调侃、内容粗鄙是否为常态化现象,拷问张云雷的艺德。目前,张云雷方面未对此事作出回应,部分粉丝的过度袒护进一步引起舆论反感。正因如此,本次事件相较于前次事件的舆情反应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德云社内部管理也受到舆论质疑。评论认为德云社应集体反思“舆论不发酵内部不监管”的滞后模式,并拷问其未被流传出影像资料的表演是否存在更多越线内容。甚至有少数声音指出,本次事件动摇了张云雷乃至德云社及相声界的正面形象。张云雷及德云社应重视危机处置的方式方法,不仅需拿出承认错误的诚恳态度,还需给出能让公众满意的长效措施。

【责任编辑:方圆】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