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舆情频道 > 数据荆楚·传播指数榜

另类村规遭质疑 移风易俗宜徐缓图之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1日17:15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杨刚)10月8日,山西省襄汾县大邓乡赤邓村因一则公告引舆论关注。该公告内容为,10月1日起,该村不允许过满月、一周岁生日、六十岁生日、搬家宴请等,葬礼不准披麻戴孝、不准进行祭奠活动、不准送花圈纸扎等,一切从简。违反上述公告者,贫困生、转学、上户等手续不予办理。这被网友称为“最严村规”。

事件概述

10月8日,襄汾县文明办负责人称,赤邓村于日前发出该公告,目前已停止执行。该负责人表示,这则公告发出前,赤邓村曾召开村民大会,投票通过后才发布,“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主要针对大操大办。但这个公告不严谨,处罚流程及对象都没有说清楚”。

10月9日,大邓乡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告于10月6日才张贴,因在国庆假期,村民贫困生、转学、上户等手续未受到影响,实际上未执行。同时还称,发布的公告并非定稿,征集意见后会重新发布公告。

10月10日,大邓乡赤邓村村主任陈结义就此前发布的“最严村规”公开致歉,他表示急于刹住歪风邪气,公告内容措辞不当。现在该公告已废止,将征求村民意见,完善后将继续实施该方案。

舆论观点

一是公告出发点值得点赞。有观点表示,此公告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树立文明新风,倡导勤俭节约,希望村民群众一切从简,既提高村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又减轻其人情负担,让乡村发展能够轻装前行,“特别是农村现在大操大办严重,确实亟待进行大力整顿了”。

二是矫枉过正“好心办坏事”。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太过心急,更不能矫枉过正。以葬礼为例,披麻戴孝是传统的仪式,是近亲属对逝世长辈的丧葬礼数,可以提倡用黑色袖章或者孝章逐步代替,却不能把它笼统地归为陋习。事件折射出了相关干部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过于理想化,看问题的角度太窄,处理相关问题方式单一,最终造成空有“好的出发点”却没有办成好事。

三是完全禁止显得不近人情。不准披麻戴孝、不准进行祭奠活动、不准送花圈纸扎的“三不准”葬礼法则十分硬核。移风易俗应该支持也可以理解,披麻戴孝、烧纸祭祀等做法虽已沦为传统文化的糟粕,但这也是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完全禁止或许仍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四是村规经不起法律检验。赤邓村的村规明显经不起法律的检验。首先村民过满月、生日、搬家宴请,葬礼披麻戴孝、祭奠、送花圈纸扎等行为虽然有些有悖于现代文明的要求,但并不违法;其次贫困生、转学、上户等都是村民的基本权利,村委会无权剥夺村民权利。由此可见,赤邓村的村规不合法。

分析师点评

近年来,随着乡村治理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制定了各自不同的村规民约,然而类似“六十不过寿葬礼不戴孝”这种“雷人”“奇葩”村规民约,不时见诸报端。如山东邹城一村推“婚宴只准上一个菜”、河北大安六村规定“彩礼超两万元按贩卖妇女或诈骗罪论处”等均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暴露出了乡村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之间不匹配、不协调等问题。

纵观本次“山西一村禁披麻戴孝”事件,之所以引起舆论热议,一是“三不准”硬核村规虽是引燃舆情的重要“导火索”,同时,事件中基层干部法治意识淡薄,用法外“村规”强推“文明新风尚”,以行政职能“威胁”村民,出现“好心办坏事”,则是舆情爆发的关键引爆点。二是“好经念歪”现象触及舆论情感底线易形成舆论风暴。在该舆情事件中,当地基层部门开展移风易俗整治的本意和初衷本是好的,但在村规民约的制定、推行、执行过程中,疑因用力太猛出现了“走样”“变形”,被舆论大面积质疑存在“一刀切”和“矫枉过正乱作为”之嫌,引发非议。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合法的村规,虽然从出发点上看,似乎是在追求“乡村文明”,但是由于手段欠妥,实则难以实现“有效治理”的目标,而触发舆论雷区也就在所难免。事件也警醒着基层工作人员,在制定和推行村规民约过程中,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定要全面思考、统筹谋划,要有好的出发点,也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唯有如此,具体的问题也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责任编辑:杨兼】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