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舆情频道 > 数据荆楚·传播指数榜

广西“雷人”考题风波:试题创新切勿走火入魔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8日11:29 来源: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方圆  实习生黄依妮)近日,网友爆料广西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期末考试试卷中出现“艾滋病好在什么地方”“女孩子知道自己是‘肉’吗”等考题,相关照片一经传播,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舆论热议。有消息指出,这部分试题是在正常考试之后的“附加题”,并不记入期末成绩,且这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学校考试中。但即便是附加题,这样大尺度的考卷题目是否合适?针对这一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迅速介入调查。23日,官方发布通报称,经调查发现,这两套思想思考题存在低俗和错误的内容,要求该校对存在问题立即整改,涉事学校执行董事郑某引咎辞职。

“奇葩”考题:鼓励思辨还是错误诱导?

考试是一项极其严肃的事情,是对学生上一阶段学习情况的检验,但考卷上却出现多道与课程内容无关、涉及窥探学生隐私,甚至带有极强指向性试题。舆论表示,不知这样的题目想考查什么,不仅发问粗鄙,不符合现代文明价值观,甚至处处透着股不知所谓、反智、不尊重学生的傲慢与随意意味。网友“么么是条大黄狗”认为,试题内容带有“女德教育”倾向,是在传播糟粕文化,引导错误的价值观。甚至有网民质疑出题人存在心理问题,涉嫌借公权力公开对学生进行性骚扰。

然而,据该学院学生发声称,出题人并非带有恶意,出题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思辨,想通过逆向思维刺激学生重视自身安全。对这类突破常规,打破死记硬背模式,同时又能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试卷,应持宽容态度。但显然,舆论场的主流声音并不认可这样的“初衷”。

试题可以多元创新,但必须符合专业的基本标准,坚守正确价值观导向。自主命题并非自由随性命题,更不是剑走偏锋式地过度“创新”,学校不能为追求个性化而“走火入魔”。专家认为,高校应鼓励命题形式的创新,但校方和老师需保持高度审慎态度。命题时应注意“花式”题型的权重,关照考核内容的平衡,输出正确价值观。此前,河南黄河科技学院在古代文学课期末考试中,通过设计“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所写”、“杜丽娘游园,帮杜丽娘发‘朋友圈’”等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获得学生肯定。此外,学校还应充分考虑答案的评判,制定明确公平的判卷标准,尽可能做到真实检验出学生对学业的掌握程度。

试题创新之路:不忘初心 规范前行

此次奇葩试题的出现,除了内容本身的争议外,还应该注意到背后存在的教学管理混乱的问题。这些强行向学生灌输个人价值观、与专业知识毫无关系的试题,是如何走上学生考桌?执行董事等身份特殊却不具备专业素养与出题资质的人,是否能够介入干涉考试出题?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有媒体报道,执行董事郑某还曾发布《告全体同学书》,痛斥WiFi是人体辐射杀手,会导致脑溢血。有舆论质疑,这样具有偏激思想、不讲科学的教育者是否能担起大学教育的重任。

对于学校来说,试题不是某一个权力拥有者的私人游戏,它关系着考察学生学习质量、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等诸多大事,理应严肃对待。否则一旦操作失误,就容易产生教学事故。考试命题应当是在一个完整严格的审核程序下,经过老师们讨论、出题、审题等流程,最终才呈现在学生的试卷上。出题老师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教学水平、学术成果等,此次事件中执行董事的介入是否掺杂着权力的意味还有待考证。但不管怎样,大学的教育者、管理者的个性化言行应该在规范合理的边界里进行,否则其个人问题就会演变成教育管理的失责。学校应该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防止错误价值观在学生群体的传播。

近年来,每逢大学期末考试季,层出不穷的“花式考题”常常引发舆论热议。高校对命题形式的创新,是对刻板考试评价制度的突破与尝试。专家建议,在这种“花式”考题仅仅处于“星星之火”并未普及的状态下,高校应该鼓励老师创新命题形式,但同时也应该建立审核机制,严把创新尺度,必要时可先进行小范围测试,根据学生调查反馈进行意见完善后,再全校试行推广。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提供系统化的个性考查方式指导,并建立一定的监管约束机制,避免此类“雷人”考题的出现。无论如何,学校教育始终应当以人为本,在基本规则和创意发挥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建设符合新时代特色的科学化考核体系,才是创新之根本。

【责任编辑:赵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