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佳新媒体账号”推选活动,目前处于所有报名材料甄选阶段。该活动由湖北省委网信办指导、省互联网业联合会主办、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承办,旨在通过网络广泛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吸纳合理建议,推动解决难题,助力全省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打造一批标杆新媒体账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各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日,为您推介的是优秀报名案例“阅读武汉”微信公众号。
“阅读武汉”微信公众号是武汉出版社的新媒体平台,账号粉丝量102.7万,2020年入选全国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50强。自2015年7月创建以来,每周一至周六早晨七点准时为读者推送阅读文章,涵盖经典美文、城市文化、好书推荐、自然科普、红色故事、文化空间探寻、家庭教育观念探讨、阅读活动资讯等方面内容。
据账号运营方负责人介绍,目前,“阅读武汉”主要聚焦科普板块内容,结合武汉地区自然特色,精准定位,向武汉市中小学生、家长、老师和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科普知识服务,充分发挥出版社优势,做擅长的知识板块推广,以新媒体平台为媒介全方位、立体推进城市自然科普的创新之路。
一、原创特色内容凸显平台的与众不同
2016年伊始,武汉出版社与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共同开发着眼于武汉本土自然环境的科普丛书“江城科普读库系列”,陆续出版了《身边的鸟》《跟地质学家去旅行》《身边的鱼》《身边的农作物》《身边的草木》《身边的二十四节气》《身边的昆虫》《身边的病毒》等图书。这一系列科普图书上市后,先后荣获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普优秀图书奖、湖北省最美图书奖、武汉市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市场反响也非常不错。这套丛书的内容及作者便成为“阅读武汉”自然科普原创内容重要来源。
在经过一系列资源整合后,2018年初,“阅读武汉”首次推出“聊节气知物候”专栏,将古诗文、科普知识、民俗文化、精美插图相结合,分享节气背后的故事。2019年下半年,“阅读武汉”又特别推出“身边的鸟语林”栏目,将已出版图书《身边的鸟》中的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以文字和音频相结合的新媒体形式推出,两个栏目的原创科普文章30余篇,获得了30万+的阅读量。
二、打造自然科普网红为平台代言
在自媒体时代,网红力量不可小觑,网红让平台特性更为可看可触可感,因此吸粉能力强大。“阅读武汉”也尝试培养自己的网红。刘从康,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专业,武汉出版社副编审。他是典型的自然爱好者,知识渊博,能写、能画、能讲,非常具有网红的特质。“阅读武汉”为他开设专栏、为他制作科普小视频、做科普直播,同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科普专著《身边的鸟》《身边的二十四节气》等,他也被评为武汉市十佳科普志愿者、湖北省优秀科普人物,这些包装让刘从康在武汉市青少年读者中很有影响力,成为科普网红。反过来,科普网红的形成也为平台吸粉不少,成为平台的标签和代言人。
三、以视频的方式强化内容传播
在推文与图书内容相结合得到不错反响后,2020年“阅读武汉”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开通同名视频号,通过视频方式进行科普。视频号开通后,连续策划并制作了数十条相关科普视频,获得了超13万点击量。其中,科普视频作品《识花小技巧:记住“杏脸桃腮”“梨花带雨” “海棠春睡”这几个成语,就能分清各种花的颜色》单条视频获得了2.1万点击量,并荣获2021年度武汉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中获三等奖。同时又不定期组织开展科普直播,每场观看人数上千。视频号的引入,增加了阅读体验,拓宽了受众群体,强化了科学知识和理念的传播。
四、通过阅读推广活动从线上转战线下,让平台互动性更强
2018年暑假,随着“作家进社区”活动的开展,“阅读武汉”将科普知识讲座带到了线下,走进了武汉三镇的近100个社区,同时,通过视频号对讲座活动进行直播,通过“阅读武汉”发布活动预告、活动报道、活动总结等,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此外,还与汉阳区西大英才小学等学校合作,协助学校建设校园生态体验馆,成为“阅读武汉”自然科普教育的实践基地。为了方便活动的开展,“阅读武汉”建立了微信社群,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分享、讨论、交流的平台,同时加强运营团队与用户的沟通交流。线上与线下的相结合,让平台及时了解到读者对内容的最直接反馈,并迅速调整策略与方向,一方面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用户的积极性,扩大了生产内容的传播范围,增强传播的效果。
(编辑:王定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