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舆情频道 > 舆情

黄陂普法宣传使出“十八般武艺” 接地气入人心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7日20:24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徐芳)让法律知识接地气,让惠民政策入人心。在“宪法宣传周”活动中,黄陂区司法局通过法治文化阵地“抢占”人心、乡土文艺节目“声”入人心、普法网红评选凝聚人心,“十八般武艺”营造出全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文化阵地“抢占”人心

图为:法治广场成为黄陂区的靓丽景观。通讯员供图

秋日的黄陂区李家集法治文化广场,附近的群众一边遛娃晒太阳,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立木为信”等历史典故的雕塑,细细品味旁边配有法律知识的讲解。

像这样集娱乐、休闲、受教育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黄陂区17个街乡已经实现全覆盖,不仅深受群众喜爱,也成为黄陂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景观。

通过法治文化阵地来“抢占”人心,黄陂选择将法治文化与黄陂人文底蕴相结合,建设有黄陂特色的法治广场,如黄陂区城管局在木兰水镇打造城管法治长廊、区土地局利用二龙潭公园打造土地法主题公园、木兰花乡的法治广场助推三乡工程等。

因地制宜,亮点突出的法治文化阵地,再辅以内容丰富的宣传栏、电子大屏、现场普法活动等多种形式,普法宣传已经悄然融入了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常看常新,常新常看。

为激发青少年学生学法的热情和积极性,黄陂区司法局还充分利用当地的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不仅创建有“法之源”功能室、“惠心.骄阳”未成年人检察创新实践工作室,还有法育剧场、法治时光隧道、法治接力赛、模拟法庭、法育密室等互动体验式功能展厅。普法课堂的优化升级,让青少年愿意主动学、积极学,在实验与游戏中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念,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乡土文艺“声”入人心

图为:乡土文艺歌曲“声”入人心。通讯员供图

“一杆红旗把路开,普法宣传进村来。村头就是大课堂,田边摆讲台。联系实际讲法治,拨云扫阴霾……”黄陂区司法局创作的歌曲《普法宣传进村来》,生动描绘了普法宣传下基层的热闹场景,以及老百姓对普法宣传的热烈欢迎。这首朗朗上口的原创歌曲,也在黄陂当地的各种普法宣传活动中广为传唱。

如何让普法宣传接地气?黄陂区司法局使出“声”入人心。除了原创歌曲,考虑到湖北大鼓在黄陂民间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根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黄陂区还组织编排创作了《握手言和》《代领结婚证》《节水结良缘》《新选女村官》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普法佳作,并聘请著名大鼓传承人《说唱黄陂》首唱者吴健表演。

此外,方言小品《赔猪款》《婆媳和》、湖北小曲《欢欢喜喜选村官》等法治题材的乡土文艺节目,在当地已经有了大批的粉丝。一台台生动活泼、老少咸宜的法治大戏,寓教于乐,大大改善了基层地区普法工作存在的组织难、实施难、授教难的情况,让老百姓在欣赏文艺的同时受到多种法治教育。

“方言听起来特亲切,小品的形式也很贴近我们老百姓生活”“枯燥的法律条文,经湖北大鼓这么一唱,一下子就很生动,我们都记住了”,参与普法宣传活动群众啧啧称赞。

普法网红凝聚人心

图为:黄陂区司法局制作的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通讯员供图

“于我而言,就是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讲好法治故事,讲出感情、讲出温度、讲进心坎,努力当好新时代法治好声音的忠实传播者,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法律就在身边……”来自黄陂电视台的主持人李可可,深情的演讲赢得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

在刚刚结束的黄陂区“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中,李可可被授予“黄陂区普法网红”称号。和她一起的共有五位优秀的普法工作者,虽然来自教师、主持人等不同的行业,却都主动承担起了普法工作,传播着法律知识与法治思想,为黄陂区的普法宣传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执法我普法,我学法我守法。黄陂区司法局积极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讲堂、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不局限在法律界选拔“普法网红”,而是在各行各业中推选参赛选手,营造全民参与普法宣传的积极氛围。通过身边的“普法网红”凝聚人心,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普法宣传,人人都能成为“普法网红”。

为了让普法宣传更具互动性和影响力,黄陂区司法局还探索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普法平台——“法惠黄陂”微信公众号和“黄陂普法”抖音号,积极发送法治宣传文章及普法视频。《走出迷途》《木兰故里唱响普法新曲》等微视频、微电影,不仅获得全省第二届法治动漫微电影大赛三等奖,还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得到广泛传播。

【责任编辑:颜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