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舆情频道 > 舆情

加强网络社会心态的针对性引导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6日14:42 来源: 人民网-舆情频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调查表明,《人民日报》98%有关舆情的文章,出现在1999年人民网“强国论坛”开通后,可见舆情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呈现。借助网络舆情的研究,追踪转型期的社会群体心理特点和发展动态,有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高社会治理的成效。

充分把握不同利益群体的心理需求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互联网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但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以网约车管理为例,职场人群希望降低专车准入门槛,增加专车供给,因为能带来便捷;的哥希望严管专车,因为有统计表明专车的出现让北京出租车每月平均减收1000元以上;本地户籍居民则不希望外来人口开专车,因为增加了本城人口负担。此外,低保人群坐不起专车和出租车,希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府的公共治理只有精准把握社会不同群体的心理诉求,才能做好利益协调,科学施策。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如国企、民企和外企从业人员,城市职场人群和进城农民工,大学生和科教单位知识分子、自由撰稿人,律师、演艺界人士,等等。这些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看问题的角度、逻辑甚至语言都有很大不同。因此,现在已经不适宜用一个新闻信息发布和宣传通稿包打天下。针对特定的社会群体开展引导,需要摸准其思想和情感脉搏,量身定做传播文案,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合理引导重点网络群体心态

网络社会似虚而实,和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随时可能化虚为实,影响现实社会。在当今网络舆论场上,尤其需要重点引导好以下几种群体心态。

一是职场青年群体。今天,网上最敏感的人群就是职场青年。他们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房价让他们承受巨大压力。如何给青年人以职业的安全感、社会的温暖感,涉及新生代对国家体制的政治认同。我们需要通过深化经济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更多的市场机会,并为弱势群体的民生保障托底。从民生痛点入手,切实提升百姓获得感。

二是知识分子群体。近年来,网上不乏一些知识分子感到前途渺茫的“丧文化”心态。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知识分子的判断经常影响到整个社会心态。国家的现代治理需要知识分子贡献专业智慧,特别是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如何加强对知识界的政治吸纳和政治引领,是新时期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是党员干部队伍群体。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风气进一步向上向好,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形式主义的懒政不作为等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特别是在开展新的伟大斗争的环境下,更需要摒弃杂音,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形势教育和政治信念的强化培训,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大政方针上来,在乱云飞渡中保持一份清醒,在喧嚣和激荡中保持一份从容。

四是“沉默的大多数”群体。在舆情监测中,往往存在一种现象:网络舆论不等同于13亿中国人的整体诉求。目前中国有8亿多网民,在网上活跃的顶多只是1/3左右的网友,2/3的网民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多数具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如在看待改革开放问题上,虽然改革开放让国家和几乎所有国民受益,但也有一些人失去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庇护,又缺少市场环境下发展的技能,他们会用灰暗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对于这些真实的诉求,有关部门需要打捞“沉默的声音”,通过公共政策改善民生,给弱势群体以社保庇护和精神希望,让人心回暖,才能釜底抽薪,消解网上不良思潮的社会基础。这也提示我们,政府一方面要重视网络舆论,它是社情民意的风向标;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唯互联网马首是瞻,要注意舆情样本纠偏,毕竟还有约大半网上无声或尚未上网的国民。党和政府通过网络舆论和线下工作倾听民众呼声,调和鼎鼐,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积极培育开放从容的大国心态

在当前网络舆论场,特别需要提升理性的声音,引导网民冷静看待变化中的国内外环境和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尤其要警惕民粹倾向抬头。

中国已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更是各方目光的焦点。有资深外交专家主张:国际社会“人多嘴杂”,期待没有误解、没有杂音并不现实。要引导民众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处理一些摩擦和纠纷,否则就可能有“较不完的真,生不完的气”。要防止一些民间纠纷泛意识形态化,“战狼”心态席卷互联网,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外交冲突事件。

对此,人民网曾经三评浮夸自大文风挑动极端情绪,挑动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民粹情绪。当前,需要引导国内舆论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情的基本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在恪守邓小平同志韬光养晦原则的前提下有所作为,避免盲目赶超欧美的宣传。有关《中国制造2025》的报道,要多讲扩大开放、国企竞争中立,欢迎外资参与中国的产业升级计划,体现WTO的贸易原则。对现代经济治理秩序和国际经济交往规则的遵守,是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只有具有开放从容的心态,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培植良好的国际信誉,才有可能进而争取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总体看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社会转型深入发展,尤其需要畅通公众的意见表达渠道。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没有多种不同社会群体的参与,不利于培育社会各群体的责任和风险分担意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积极发挥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充分沟通、广泛商量,有助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祝华新,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级记者,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舆情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